※ ※ 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暨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全 ※ ※ 文化部中国乡协主管的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及《华夏丹青》杂志社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艺术投资 >

限量复制艺术品值得收藏 警惕江湖画家滥竽充数

时间: 2014-11-29 15:45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
      在广东古今拍卖行7月份的拍卖会上,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谢楚余的油画《香痕》,拍出了74.75万元的价格。而相近尺寸的谢楚余作品限量复制油画,价格仅为3.5万元。当艺术品价格扶摇直上,普通藏家基本与精品无缘的情况下,你是否会考虑转而购买这种使用现代科技手段限量复制出来的高仿艺术品?

 

但如果把这种限量复制品等同于普通工艺品或装饰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由于限量发行,又有画家全程参与并签名确认,限量复制艺术品还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前两年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上,吴冠中一幅《交河故城》的复制品就拍出了100多万元的高价。

复制品卖出艺术品的价格

在国外,限量复制艺术品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一些企业甚至借此做成了上市公司。

有统计数据显示:西方国家的艺术品市场70%是有限印刷品市场,原作市场只占到三成。采堂画廊负责人梁庆强近年在美国市场考察也发现,目前美国艺术品收藏的高端和低端市场份额正在下降,但限量艺术品的收藏市场却在上升。

反观国内,相对于异常火爆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人们对限量复制艺术品收藏板块的介入却非常粗浅。百雅轩画廊和雅昌艺术机构可以说是国内名家限量作品开发和推广的先行者。目前,吴冠中的限量复制品有的已经高达十几万元,其他的名家限量复制艺术品也在数千到到数万元之间,消费、收藏的人群不断增加。

本地限量复制艺术品市场启动

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利润,近日采堂画廊专门在国外花100多万元引进了一整套达到博物馆收藏级别要求的顶尖技术设备,可以限量复制油画、水彩和国画。采堂画廊在广东艺术品市场首个引入限量复制模式,与之签约授权合作的第一位画家是谢楚余,限量复制油画的数量按国际惯例发行的数目,控制在每幅100张,每张皆附有作者本人签名和收藏证书。

早在十多年前,梁庆强就第一个将年轻画家胡锦雄的重彩儿童画进行高精度的印刷发行,尽管当时卖到了1000元一张,但由于印刷、装裱精美而大受市场欢迎,几千张作品很快销售一空。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限量复制艺术品在国内引领了一种艺术品推广的新模式,也为大众消费高品质的艺术品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对话

嘉宾:梁庆强(采堂画廊负责人)、卢延光(广东省美协副主席)、李放(青年油画家)、赵利平(藏家、美术评论家)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异常火爆,限量复制艺术品的出现是利还是弊?

梁庆强:艺术应该停止孤芳自赏而走向民众。如果艺术品只能成为少数人的玩意,那么对艺术家本人和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来说都不是件好事情。家里挂一名家的应酬之作,还不如挂一幅高仿的精品,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艺术精髓。采堂画廊接下来还将与更多名家合作,系统地向市场推出限量作品。我们选择名家的标准就是业界认可、老百姓欢迎。

卢延光:这是好事,能够满足更多的人对精品艺术的需求,能够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但我个人就不考虑了。国画和油画不同,油画可能两三个月才能画一张,如果爱好者多那真是供不应求,但山水画我大概一周就能画一张,完全没必要去复制。

李放:应该是利大于弊,画家的创作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自己的作品,这有利于艺术的推广。但千万别把艺术品说成复印品。

二、限量复制后,是艺术品还是工艺品?收藏价值有多大?

梁庆强:限量复制艺术品并非简单的复制品,它们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其复制的过程必须有画家本人的参与,从选择复制方式、复制数量,具体到调色、尺寸、编号确认,签名,画家都全程参与,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限量复制艺术品。画家的信誉保证和精良的制作,才能保证这些限量复制艺术品进入艺术市场,并且随时间增值。

赵利平:有画家授权的是艺术品,没有画家授权的是工艺品。限量复制艺术品之所以有一定的升值潜力,就是因为复制过程中有画家的质量把控,有数量的限制,虽然相比原作升值空间大打折扣,但还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没有画家授权的复制品,比如故宫里卖作商品的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或是藏家自己拿去复制的画作,就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如果不是非常知名的画家、非常好的精品,这样的复制艺术品我还是不会买的。玩开收藏的人,不是原作拿在手里始终不过瘾。

吴冠中的限量复制艺术品卖到了10多万元,我觉得如果这笔钱是用来投资,买这种复制品升值慢、空间有限,还不如买当代岭南名家的作品,升值潜力更大。

三、艺术品市场打假风起,限量复制艺术品的出现,是否会助长假画市场?

梁庆强:如果限量复制艺术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个我们监控不了,但我们能够保证能够辨认真假。首先,限量复制艺术品在尺寸上跟原作会有所区别,为了防伪,我们还计划在画作上做记号;其次,复制出画家授权的数量后,底板我们就会销毁,绝对不会加量,跟画家签订的也是独家授权书,同一画作以后不能再复制。

李放: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我在北京也接触过一家做这行的法国公司,他们的防伪技术非常高超,甚至比原作还更能防伪。

四、限量复制艺术品的出现,是否会影响原作的市场价值?

李放:可能会有人担心复制品多了,会影响艺术品的稀缺性,但我觉得对市场的影响应该还是利大于弊,反而通过推广增加了画家的知名度,其作品的价值应该会更高。

赵利平:原作只有一张,其色彩、质感都是独一无二的,复制品无论多好,都只是近似,无法跟原作相提并论,更不会影响到原作的市场价值。

▲谢楚余作品《春音》    谢楚余作品《鹤》

   字画收藏:警惕江湖画家滥竽充数 [提要]   图片与内文无关 当前,越来越多的江湖画家潜伏在艺术品市场里边滥竽充数,以各种各样的障眼法来欺骗和坑害收藏者,已成为书画行业的一大公害。日前,书画鉴藏专家、金陵画家孙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书画投资的逐年升温,江湖画家对整个书画行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以前只是在低端市场游弋,如今却变得无孔不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他们已经开始渗透到中高端市场,常常以一些出其不意的手段来蒙骗藏家,归纳有以下四招。

     第一招:傍名人,傍大款,傍官员。江湖艺术家很喜欢把自己跟名人、大款和官员的照片晒出来给藏家看,甚至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画册上,这种手段跟那些江湖风水师的手段几无二致。因为他们都知道,藏家普遍比较信任名人、大款和官员的眼光,认为只要经过这些名人认可的艺术家,肯定不会是下九流的,必然有特殊的本事和成就。实际上,这些相片要不是PS出来的,要不就是他们平时在各种画展或艺术交流会上偶遇名人,趁机请求合影弄来的,对方根本不明白这些江湖艺术家的来头和学术地位,只是出于礼仪满足他们合照的请求。

  第二招:弄虚作假,拉大旗作虎皮。一些投资者或收藏者习惯了解艺术家是否在行业协会或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以此来判断其作品水平的高低。尽管这一思维惯性有所偏颇,但在一些江湖艺术家中间却有着很直接的影响。有些人没办法加入官方认可的学术机构,于是便自创了一些民间组织,或者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头衔,譬如世界华人书画家协会会长、特大写意创始人、中国太极书画院院长等等。有些江湖画家甚至不惜以弄虚作假的办法,把自己包装成艺术研究院、美术家协会或者画院的领导,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份。

  第三招:标新立异搞噱头。为了吸引藏家的注意,“江湖画家”往往喜欢标新立异,利用媒体等各种宣传工具,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搞噱头。譬如,在报纸上购买版面,在电视台上出席一些商业味很浓的节目,把自己说成是某一方面的行家能手,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牡丹王、竹子王、老虎王等,或者说把道家、佛家或者其他各种玄学理论结合进了绘画和书法,独创了某种技法。

  第四招:移花接木,把其在其他领域获得的名气用在艺术上。有部分江湖艺术家在其他行业或许小有名气,譬如唱歌,做生意,甚至当官等。但是,他们在艺术上却是半桶水。为了让藏家认可自己的艺术成就,他们往往借助自己在其他行业获得的资源来宣传自己,把自己名气移花接木地传导到艺术上,故意在舆论上混淆视听,以此来蒙骗不懂行的藏家。(冯善书)


收藏书法作品不得不知的常识  [提要]  “出格”一词,解释通常有两种:一指超出常规,异乎寻常。最早见唐人张籍的诗句:“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二是特指旧时应制文字和表章等,遇到尊称则另起一行抬头书写。明人方以智《通雅》载:“写表章别起行头者,谓之跳出。智以为即今之出格尊称题式也。”清人平步青《霞外攟屑》中云:“故遇我国家、我皇上,皆以‘国’字、‘皇’字跳行,出格敬谨书写。”意思是表章中为了表示敬重,凡遇到“国”、“皇”等字,都都要另起一行,并顶格(或出格)书写。
 

显然,第一种解释中的“格”是指诗词格律,而第二种解释中的“格”则是指书写应制文字或表章所用纸上的界格。这就与写字或书法挂上钩了。

  众所周知,在学习书法的临摹阶段,为了把字写得酷似原帖,人们使用界格对每个字及其偏旁部首进行分区定位的方法,就是临书界格。目前常见的临书格,有九宫格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变九宫(格)”,如回宫格、田字格、米字格、十六格等。无论那种格子,都非常有助于初学者掌握所临写之字的整体结构和局部定位。我的问题是,如果把一个字或这个字的某一部分写得过大、过长或过宽,超出原帖的位置,是不是也可以被理解为“出格”呢?换言之,相对于上述解释,“出格”一词,是否与书法临摹中的这种“界格”关系更近呢?何况最早的书法界格—九宫格,传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若此说可靠,则在时间上也是早于张籍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事实是否如此,暂且不去考察。但借此来介绍一下中国书法史上各式各样的书法格子,倒是很有必要的。九宫格传为欧阳询所创,我认为不是空穴来风,至少创始于唐代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唐朝是一个书法的尚法时代,楷书盛行,而整齐有序的唐代楷书,一般都是使用界格。所以,这时候产生“九宫格”,是合乎书法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具体需求的。当然,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一下,这个使用格子的习惯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北魏甚至周朝。但与后来的九宫格及“变九宫(格)”相比,此前的格子只是为了界定一个字或一行字的位置而已,而后来的九宫格及“变九宫(格)”则是将一个字分割成多个形状相同的区域。或者说,前者的定位是从整篇考虑的,而后者则更强调给每一个字的部件定位。

  九宫格之命名,是因为采用了“九宫”的形式,即一个大方格内含有九个相同的小方格,组成九宫。中间一小格称“中宫”,上面三格称“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称“左宫”和“右宫”。创立九宫格的目的,一是为了准确定位;二是便于字体的缩放。或许一提到“九宫格”,我们就会联想到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其实二者之间没有关系。“九成宫”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始名“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631)修复扩建后才更名为“九成宫”,“九成”意为“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与九宫格毫无关系。

  时至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进一步发展了九宫结构。他在《翰林要诀》中说:九宫。八面点画,皆拱中心。简缘云:欧法最近……结构,随字点画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画均布之。先于锺、王、虞、颜法帖上,以朱界画印,印讫,视帖中字画分数一一临拟,仍欲察其屈伸变换本意,秋毫勿使差失。法帖字大,以小印分数蹙之。法帖字小,以大印分数展之。虽以《黄庭》、《乐毅》,展为方丈可也。

  这段话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认为最能体现九宫特点的书法是欧阳询的楷书;二是改“九宫”为八十一宫,更便于对前人法帖的精确定位和临摹;三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任意缩放字体而不会失真。

  清朝书法家蒋骥又根据汉字结构特点与形体之不同,创九宫新式四种:三十六宫;二十四宫(横竖二种),分别用来写扁平体字和长方体字;回宫格,用以书写方体字;田子格中上半部分加“人”字形对角线,用

以书写盖(上部)似“人”字形的字。

  通过长期实践,后人又改进创造了两种新的书法界格,即田字格和米字格,因这两种格式简单实用,遂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书法格子。

  无论是哪种格子,都是辅助初学者临摹碑帖的手段。一旦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点画结构,即使脱离了这些界格,我们也依然能够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修炼到这个程度,我们就不会“出格”了。

  (本文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会员章程 | 组织机构 | 法律声明
  主管主办: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  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  www.gbshy.com
Copyright©2008-2009 373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13019341号-1